拿什么拯救,我每晚临睡前的emo

白癜风患者救助计划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510/4621489.html
国内近期的一项报告显示,超过61.1%受访者会在睡前“听音”——以声音驱散睡前emo,消解孤独。作者|君如你有“睡前孤独症”吗?

我们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结束一天的工作躺到床上,即便已疲惫不堪,还是舍不得放下手机,总想再来一波睡前狂欢。刷短视频、打字聊天、逛购物网站……在每个红着眼眶熬着的夜,人们对手机充满依恋。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SherryTurkle)将这种“手机依赖症”归因为“群体性孤独”。人们发信息、上社交网站,从形式上来说,人与人的联系似乎更轻松、紧密,但事实上却更焦灼、更孤独。

图|站酷海洛

在某网络论坛的相关话题下,有人留言说:“睡觉前会看朋友圈,看社交网站,刷短视频,想看别人的生活,仿佛这样他们就能陪着我,让我蹭一点‘人气儿’”……

?

这样的睡前狂欢,让人们开始剥削自己的睡眠时间。最新数据报告表明,过去十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长从年的8.5小时缩减到年的7.06小时,睡眠时长减少了1.5小时。“看手机”是影响睡眠时长的重要因素。

闭上眼睛,张开耳朵

就在近几年,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年轻人中兴起。国内的一项报告显示,超过61.1%受访者有夜听习惯——让眼睛休息,张开耳朵,以声音驱散孤独,伴随入眠。也许是一支古典乐、一首歌,也许是某个电台的清谈夜话,还有可能是雨声白噪音、几段相声。

本月世界睡眠日,我们跟喜马拉雅上喜爱“夜听”的年轻人聊了聊,想看看这届年轻人为何养成了这样的睡前仪式感。

01

26岁的朱玥,初中开始就有了睡前听歌的习惯。“有一年暑假,姨父送了我一个小音箱,还带收音机功能,我高兴坏了。”那正是她追星最着迷的阶段,冬天的晚上,把MP3连上音箱,钻进被窝,脚放在热乎乎的暖水袋上,小音箱抱在怀里,“整个身体缩进棉被,耳朵里满是那个让我着迷的声音,真是快乐得要起飞了。”

图|站酷海洛

备战中考的时候,朱玥在音箱上贴满了偶像的贴纸,晚上复习累了,就听一会儿他的歌。“中考那一年,爸妈都在外面打工,我一个人跟着姥姥,挺孤独的。但只要回到我的小房间,打开小音箱,闭上眼睛感受他的声线,那种温暖就能把我从沮丧、孤单里拉出来。”

?

这些年,朱玥手机换了好几部,音乐播放器里“睡前专辑”的歌单却一直未变。它们多是中学时期的偏好,只要熟悉的前奏响起,朱玥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搂着小音箱,心怀不为人知甜蜜的少女时代。在许多个被汇报和文档淹没的午夜,她枕着这些音符沉沉入梦。

02“我家里的淋浴房,可以听中国之声广播哦”,小宇对我说。99年出生,市场营销专业在读的他,对声音的热爱溢于言表。

“大学室友晚上有的看游戏直播,有的在听《鬼谷子》之类的,我一般听郭德纲的相声,”小宇说,“但相声里不能有唱段,那一嗓子下来可就不困了。”

?

图|站酷海洛

大四实习,小宇去了上海,从热热闹闹的集体宿舍到一个人住,“睡前有时也会感到孤独。”离开校园,难免开始思考一些更接地气的现实问题。深夜电台节目有时聊到一些毕业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