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峰有音响与港片的没落
真的好好笑,看这些视频我能乐一天,这些博主的粉丝也越来越多,看来不只我一个人喜欢。
后面想想,咦为什么我会喜欢这些视频呀?好笑是好笑,但更多是这些视频能带我回去童年,毕竟80、90后一代小时候都是看这些港剧长大。童年的回忆,加上那种反差的喜感,让这些视频特别吸睛。
机缘巧合之下,我跑去刷了97年黄日华版《天龙八部》的豆瓣,9分,果然神作。
下边接着03年胡军版的,8.4分,也是神作
咦下边跟了些奇怪的东西,13年钟汉良版4.5分,只有1万多人评论
还有最近的于荣光版,3.4分。。还不如不拍
不禁陷入深思,为何如今烂片当道,曾经辉煌一时,珍藏在无数人回忆中的港片去哪了?查阅了许多资料,一副画卷徐徐展开。
港片去哪了
网上有一个数据,分别对比了港片在香港本土的票房,外语片在香港本土的票房,以及港片在海外的收入
可以看到年是港片海外收入的巅峰,那一年发生什么事?
周星驰的五部作品《审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鹿鼎记2》票房大爆发,包揽香港票房前5名。
再看看年,港片海外票房断崖下跌,从95年的11.6亿,跌到96年的4.35亿,一半没有了,发生什么事?
一开始我以为这个海外市场票房数据包括内地市场,后面发现不对,那时的内地市场对港片其实限制很严,查到一段资料:
90年代的大陆市场多数香港电影根本进不来,当时香港电影只有两种方式能进大陆市场,一是和内地电影厂合拍,这样可以借用内地相对廉价的人力物力来支持电影拍摄,但是后来都是中影独家发行,除了中影的买断费根本赚不到其他钱,92年《新龙门客栈》是内地电影发行冠军,但是吴思远除了一点买断费之外收不到其他一分钱,还得自己搭上广告费,况且93年内地也开始限制陆港合拍片的数量。
二是占用每年15部的引进片额,参与分账,成龙94年以后不少电影就是走这种模式打入内地市场的,但这单单成龙而已,其他多数人都分不到这份羹。
来自虎扑,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