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M到FM,初听仍是懵懂少年,再听已中
它曾经是茅草房屋、瓦片房的宠儿、闪烁着沙沙电波声,在磁躁声中成为当年娱乐载体国民级别的存在,娱乐方式不多的年代,它或许是家庭里的宝贝、甚至是一个新家庭的嫁妆。
沙沙声不停的机器,曾是一家老少的最爱,是独属于淳朴人民时代的生活缩影,也是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浪漫;
ON/OFF,是爷爷喜欢的聊斋、“讲古”等文讲说,是奶奶喜欢的戏剧、戏曲隗宝,是老爸的时事新闻联播,是新生代年轻人的情感频道、浪漫的点歌平台,它既可以文人雅趣,“嚣声”夺人、缺关心你身边的时事及趣闻,更可以为忙碌在城市、乡村的我们带来一丝情感安慰及祝福。
它存在于城镇小康家庭中,也可以存在于乡村简朴的平房里、或者远门打工的异乡人身旁,神奇的是,只需要在相同的时间段,调节相同的频道,我们就好像扭牵在都一个“舞台剧”里:
我们都是台下的聆听者,静静聆听着FM“主舞台”的表演,我们看不见主持人样貌及表演,主持人也听不见我们的掌声,唯一能检验听众的喜好的是,这个栏目能存在多久。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走它了的体积,从当初“大旧、样衰”到现在精简美观,新时代新的娱乐载体的出现,同时也带走了很多当年的忠实听众,只是留下了很多岁月的痕迹。
我们回不去青葱时代,学习疲倦后,带上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频道,缓进一丝学习的思绪;回不去在交通通信不发达的年代,身处他乡打工的异乡人,劳累一天后,静静聆听着其他异乡人的情感故事、远方友人及听众祝福;多希望那个喜欢听戏曲、听讲古佬讲“古典文学”的他们依旧在自己身旁;喜欢听波、新闻联播的他及勤劳朴素顾家的她晚一点老去;
实时的情感热线以及点歌台已经成为过去,当我们再次听见熟悉的沙沙的电波声时,已经是坐在车载中的中年,FM里听得最多的是实时交通路况,或是听卷了收藏歌单后,听电台主持频道,听听主持人的播报或歌曲,活跃一下疲倦的生活气息。
当然人也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生物,FM电台的歌曲,平常自己可能不会自动点去听的,反而被动能接受听下去。
每个时代记录着不同的人间烟火,如今的收音机不再是我们生活娱乐的主体,就好比当初困在暴风雨的我们,断电,漆黑的房子里,点着微光的蜡烛,爷爷奶奶守着装电池的收音机,一遍一遍地听着实时暴风雨的走向,一遍拿起座机电话问暴风雨中友人的安好,遥望着远方暴风中晃动的树儿,祈祷一起平安安好~
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岁月回忆,也激励着我们想着新的生活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