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荐最具收藏价值的佳作老板的5项修炼大
-----精选段落-----
第一篇心境的修炼——内圣外王,宠辱不惊
美国公司的员工就很少去请教上司,他们追求给自己一些想像的空间。他们常说:“Letmetry(让我试一试)!”日本企业的员工也很少请教主管,因为他怕上司说他无能,只有不得已时才会去请教上司:“非常抱歉,我出了一个问题,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来,想请教您一下,看看能不能给我点儿意见……”
中国的企业老板却常常“痴迷”于被下属请教,觉得这样才有权威和被需要。甚至如果工作了一天都没有人来请教他,便会郁闷地想:“自己怎么这么不重要呢?竟然都没有人想起我……”
老板需要一种负起责任的信念。当有下属出现问题找你请教时,你可以先问他:“你有没有负起你的责任?你解决到了什么地步?是否非进我的门不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请坐下,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如果从高层到普通一员,每一个人都能这样负起责任,企业又怎能不蒸蒸日上呢?
2.富有创造性,可以随时、随地启发下属
人们常常以为对于人才的“选、用、留、育”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但实际上作为经理人,你对下属负有70%的教育责任。因为人力资源部只是通常的教育,而员工的直接上司才是在对他进行最专业的教育的人。如果你只是在等人力资源部培训你的下属,那么你这个上司是肯定没有尽到责任的。优秀企业的老板往往是花了20来年的时间来教育他的员工,无论是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上、企业文化上、乃至思想观念上,都无不渗透着启发式教育。
启发是一种需要“随时、随地、随人”进行教育的方式。启发下属是对任何事情都要启发,就连看到一个人不对都要启发。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老板总是保持沉默。一个公司经理,有一次,他在公司看到一个秘书在写信封,发现对方写错了,于是他叫所有人全部过来,讲信封应该怎么写。因为写信封是有礼仪讲究的,它是公司素质的体现,这正好是一个教育机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随时发现随时教育的,教育的机会无处不在。花时间去教育下属,其实是很辛苦的,但是这是辛苦在前,受益在后。很明显,这个经理是富有创造性和善于启发自己的下属的,他抓住了有利的时机,对所有的下属都进行了启发式教育。
有一次,一位中国的游客在比利时的一间小咖啡店喝咖啡,咖啡店老板走过来告诉他:“咖啡不是这样泡的。”于是他给游客演示了一遍,而当游客正要喝时,他说:“不行,你最好自己重新泡一杯。”当游客泡好时,问他对吗?他笑着点点头。而游客端起来喝的时候,这个老板说:“慢点儿喝,慢点儿喝。咖啡进口后,不要马上咽下去,要用舌头去搅拌它,再让香气从鼻孔里散发出来,然后才咽下去。他照做了,那的确是最美味的咖啡。这位老板看出游客是中国人,就让他看咖啡店门上的数字。上面写着“”,这是它成立的时间。它的墙上还有很多照片,都是皇室贵族和许多国家首相来此的照片。他们能把一个小小咖啡店的品味做成这样,能保持这种传统,就连一个客人喝咖啡的样子不对,都要马上过来教育,这也就是为什么它可以持续经营多年的原因了。
老板们不要忘了:你自己具有丰富的创造性,并且启发自己的下属,是自己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3.善于思考
每个人都是先有想法,再由这种想法产生一种冲动,有了冲动之后变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久了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天长日久了,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有句名言说:“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文化。”
一个经常到世界各地的朋友讲到企业遵守时间的重要性时,举了两个例子:一次,他在日本住店,由于他的班机很早,要很早用早餐。他问服务员:“5点钟有早餐吗?”“4点钟就有。”于是,他故意提早去餐厅门口守候。不到4点钟,所有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就绪,4点钟,门准时打开,服务员和店长整齐地站在门口向他问早安。这就是做事情的习惯。还有一次,他应邀出席一个德国朋友的晚宴。请柬上写的时间是12∶03。他很好奇,德国人可以把时间精确到分。他特意11∶50就到了,就是要看看他们的表演。12点钟时,服务生就都已经开始把盘子托在手上了,12∶03音乐响起,宴会准时开始了。所以,他说越是世界强国,通常越遵守时间,这是一种思想、一种行为、一种习惯。
在企业里,很多老板喜欢说“不要告诉我过程,只要告诉我结果”,这句话看起来很有道理。可是老板们是在和自己的下属一起工作,不是叫下属们去做无谓的牺牲。如果不去扭转和教育他们的思想,他们做事的思路和方法不对,结果不可能会好的。
因此,作为一个老板,一定要善于思考,使自己从思想上得以改变和升华。如果你都没有一个好的思想,你就应该好好检讨一下了。同时对待下属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教育和培养他们。他们在思想上没有进步,你就没法指望他们可以在行动上有什么好的结果。
4.懂得取舍
有句话说: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其实看他的性格和气度就知道了。作为主管,要注意目标,而不要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0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