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柔情,与福特F150的一场冰雪之约
冰雪环境中将近公里的相处之后,我发现福特F不仅是个能干粗活儿的壮汉,还是个很体贴、做事很周到的好伙伴。
冬季里要到美国北方的五大湖区自驾游,除了日程安排,最重要的事莫过于确定好用车。另一个小组已经定了SUV,那我们就放弃了;轿车肯定不行,一是拿到四驱车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厚厚的冬装和几个人的行李对空间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行李,我们还要充当工作车帮那个组拉点儿“脏东西”——测试用的冬季胎,那么一辆皮卡,一辆典型的美国式皮卡,就成了最佳选择。幸运的是,当我们抵达美国后,拿到的是一辆最“美国”的皮卡,福特F-,四驱、搭载V8发动机的F-。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皮卡?或者说为什么皮卡是美国汽车文化的代表车型(至少是之一)?其实看看我们的出行需求,简单回顾一下皮卡的发展历史,再了解一下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大城市之外的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就很容易回答这样的问题了。按照业界公认的说法,德国人卡尔本茨年造出了全世界第一辆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量产”机动车,10年之后本茨先生又设计制造了第一辆使用内燃机、以运送货物为使命的机动车,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卡车,不过皮卡这种兼顾人和货的车型的发祥地在美国,而其根源正是F-的制造者,福特。
各位可能都知道福特的第一款车ModelT,但福特早期还有款ModelTT恐怕就鲜为人知了。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虽然不是汽车的发明者,也不是生产流水线的发明者,但他却是第一个将流水线用于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而这种生产方式诞生出的ModelT得以降低成本,让同时代在欧洲还属于奢侈品的汽车在美国成为了大多数中产之家能买得起的东西。年,也就是ModelT诞生九年后,福特公司推出了以ModelT为开发基础的ModelTT,它以运输货物为目标,采用了更为粗壮、沉重的车架和后轴,但严格来说它不能算是辆“车”,因为当时无论在欧洲还是在美国,业界通行的做法是车厂生产底盘,由专门的车身设计制造厂提供车身,ModelTT也是如此,最初由买家提供车身,到年福特开始自己生产带完整车身的ModelTT货用车(此前已经有第三方公司生产基于ModelT底盘的卡车)。尽管在随后的很多年里这种“轻型卡车”一直被视为生产工具,但它与乘用车的渊源让它成为了最早的跨界车。
用福特ModelTT底盘生产的送奶车
皮卡的英文名称Pickup(全称是Pickuptruck)因何得名已无从考证,目前可查的是由另一家美国车厂Sudebaker在年第一次使用,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成为标准用词。其实无论是英文Pickup还是中文皮卡都很有意思。Pickup由短语pickup演变而成,后者意为捡起、接人,引申一下可以理解成“拉上就走”,正合它既能拉人又能拉少量轻质货物的定位。皮卡是音译,虽然这里的“卡”字与卡车的truck无关,但相同的汉字让它表明了可以拉货的身份,而且“很皮实”。
TOUGH,文雅点儿是坚韧,说白了就是皮实!
美国地广人稀,人工成本高,这就使得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经常拉货:收拾房子或整理庭院需要购买和运输各种材料、工具、肥料,提供这类服务的家庭小企业要拉剪草机、铲雪机、泳池清理设备等,杂货店主和农场主要运送货品、作物;美国人生性爱玩儿,假日里带上摩托车、水上摩托、全地形车、自行车、滑雪板甚至拖带房车也是皮卡更合适。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皮卡的内外设计、工艺品质和驾乘舒适性已经达到了和乘用车相同的水平(皮卡在美国也的确属于乘用车),那么作为“带货斗的SUV”的皮卡在美国广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根据年的数据,皮卡在美国的机动车总销量中占据了18%。
F-的兄长F-经常干些更重的活儿
在五大湖区这样比东西海岸的大城市周边更为地广人稀的地区,皮卡的比例肯定高于这个数,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但真的是抬眼可见,而本文的主角福特F-更是在其中占据了很大比例,尤其是在福特总部所在地迪尔伯恩周边,几乎就是F-的天下。福特的F系列诞生于年,是作为此前的“X福特”(那时候按年份命名的底盘代号)皮卡出现的,也正是从那时起福特的皮卡在外形设计上开始与轿车有了区别,底盘的开发也开始专门针对货运的用途。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F系列已经衍化成了从F-到F-的丰富阵容,既有全尺寸皮卡也有商用货车和专业车辆,其中的皮卡车型从年起就一直是美国最畅销的皮卡,从年起更是成为了美国最畅销的机动车:F-、F-和F-的总销量、和年都在90万辆左右(年全球销量第一的丰田卡罗拉也不过多万辆),轮流排名第二和第三的道奇Ram系列和雪佛兰Silverado都只在60万辆上下。
作为最适合民用的车型,F-自然是F系列中销量最大的型号,而它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提供了极为宽泛、“丰俭由人”的版本选择,就拿最新的第13代来说:三种驾驶室(Regular单排,SuperCab一排半,SuperCrew标准双排),两种前排布局(标准两座,三座),三种长度的货斗(5.5英尺即1.68米,6.5英尺即1.98米,8英尺即2.44米),七种配置级别(中国消费者熟悉的“猛禽”并不是单独的车型,而是F-的最高性能版。国内有售的另一款F-是LTD,其他配置相当于美国市场上起价接近7万美元、标配后驱的Limited,虽然动力调校稍低些,但考虑到标配四驱和其他选装件,57万多元的价格非常厚道了),六种发动机,两种变速器,后驱和四驱……组合几乎无穷无尽(当然不是每种东西都能任意组合,例如3.3升V6机只能搭配6挡变速器,双排不能搭配长货斗),这还不算数不清的选装件,不含选装件的起价从不到3万美元到接近7万美元。
F-单是车身就有多种组合
我们拿到的是最适合没有特殊运货需求的家庭、也最适合长途自驾的双排短货斗版,是当前这代刚经过中期改款的款,配置级别是第二低的XLT,基本价美元,不过让我们略感意外的是,它不是非豪华品牌租赁用车常见的“乞丐版”,而是在动力传动系统方面进行了升级:标配的马力牛米3.3升V6机换成了“最美国”的马力牛米V8机(可惜不是当前“最福特”的3.5升EcoBoost双涡轮增压V6),变速器也就变成了福特当前最先进的10挡自动机构,驱动方式由标配后驱升级成了适合冰雪环境的四驱。另外还选装了包含遥控启动、前排座椅加热、卫星收音机等在内的豪华选装包(这几项功能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特别有用),车价超过了美元。后排座椅4:6布局,座垫可向上收折,于是这里就成了放置我们行李的“后备厢”。
我们抵达底特律的前几天当地刚下过一场大雪,不过路上没有积雪,从机场到酒店又是一路的高速和宽阔的城市道路,驾驶F-感觉与驾驶一辆全尺寸SUV没有什么区别,严寒的天气让我们紧闭车窗,自然没有机会享受V8发动机浑厚的声浪——尽管是一辆“货车”,它的驾驶姿态、舒适度和隔音效果完全不输给我此前驾驶过的与它最相近的“阔亲戚”——豪华全尺寸SUV林肯领航员。唯一感觉不大习惯的是换挡方式,换挡杆在转向柱上的“怀挡”(使前排提供三座布局成为可能),而且不是奔驰那样的电子式,而是很“美国”的机械式,挡位槽呈阶梯形,一直到这次行程结束我也没能在用力的角度、距离和力度上做到完全自如、流畅。手动模式是靠换挡杆上两个挨在一起的加减键,用右手拇指操作即可,但跟双手分别扳动拨片或右手探下去拉或推换挡杆时的感觉完全不同,略感怪异。
到了酒店,在停车场里倒车入位时就感觉出F-与以前开过的车的不同了:真是大。长毫米,轴距毫米,转弯直径达到了14.6米(提供一组对比数据:最近开过的大车林肯领航员分别是毫米、毫米、12.4米),好在方向盘很轻,车位的宽度又够大,只是向后倒时要小心翼翼别撞上墙(有倒车影像,但被泥水和雪糊住了)。
皮卡的一大用途是拖带房车或其他带轮装具,
F-提供了专门的拖带模式。
第二天清晨出发时,气温还在-10℃以下,出门前先用遥控启动让车预热起来就很有必要了。陪着凯迪拉克XT6出发,拉上它用来做测试的倍耐力冬季胎,再陪着几位第一次来底特律的同事参观过福特总部所在地迪尔伯恩的地标性景点亨利福特美国创新博物馆,再去拜访一下我们的老朋友——Mustang收藏达人迈克(他的藏品比我们年来时又增加了10多辆)。
向北出发。离开底特律后的前公里路况正常,为了省油,用的是两驱,再用换挡杆顶端的按键将驾驶模式设在标准,稳稳当当地跑着,高速公路上夹在数不清的美国本土品牌大中型SUV、全尺寸皮卡和各种版本的F-重型皮卡当中,刚拿车时的那种特别感慢慢淡化了。(不出意料的是,轿车当中除了美国品牌,最多的就是日本品牌了。)离圣伊格纳斯还有公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之前灰蒙蒙的多云天气开始降雪,起初或许是因为温度低,相对稀疏的车流也没有足够的加热效果,地面上越来越厚的积雪并没有融化再结成冰,F-的步伐没有被丝毫打乱,但随着离休伦湖和密歇根湖的交汇点越来越近,空气越来越潮湿,地面上开始出现薄冰,F-的车尾偶尔会有轻微摆动,于是切换到高速四驱,再换到雪地模式,变速器迅速高挂两挡,限制了发动机转速,避免V8机宏大的扭矩过分输出而导致车轮打滑,油门响应变得迟钝了些,方向盘也沉重了些——湿滑路况下的驾驶要领就是尽量不要有过于猛烈的动作——F-又变得稳健了。后轮的实体轴配钢板弹簧悬架是皮卡特有的配置,但即便是在保养不佳的路段也没感觉颠簸。
麦基诺大桥是分割休伦湖和密歇根湖的标记。
前几次来美国自驾游时我和同事就发现,喜欢听英文歌的人根本用不到自己手机或其他介质(最初是光盘,后来是U盘)带的歌,美国有非常多的电台几乎一刻不停地放歌,除了打榜新歌,还有我们更熟悉的八九十年代的经典老歌。不过这次从圣伊格纳斯向西出发后出现了点小问题:这一代相对荒凉,大城镇很少,调频电台听着听着信号就变差了。这时候天狼星卫星收音机(SirusXM)就成了长途旅行的好伙伴——信号永不衰减,甚至比FM还要清晰!内容丰富,我们粗略试了一下就有多个频道!方便检索,频道有按音乐流派的,还有按歌手的!当然这种便利也是有代价的,后来据明尼苏达州旅游局的小伙伴说,卫星收音机要付费,根据订购频道的数量,一年大约在美元左右,他曾经用过,但现在的工作很少需要离开城区,所以退订了,另一个原因是手机流量套餐足够用来听歌,而且App上的节目内容更丰富。真是应了那句话:“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冬季旅行,自然要体验一些冰雪项目,据介绍,除了常规的滑雪、雪地摩托、狗拉雪橇等,宽胎雪地自行车这几年在北美越来越流行。开着F-来到山林中的一处雪地自行车场地体验,我和项目组织者聊起了针对携带户外运动装备的皮卡改装。他笑了笑,挤挤眼睛说:“看着。”只见他把两辆自行车装进了F-的货斗,关好尾门,把自行车前轮横扭过来放到了车外,前叉与斜梁交汇处卡在了尾门上沿,皮卡上无需任何装具和紧固件,自行车也很稳。“不用花钱改装,比SUV好使!”
F-在中国消费者心目的“神处”除了外形壮硕,越野能力强也是一条。除了四驱系统的功劳,我们这辆车的离地间隙达到了毫米,是各种组合结果中仅此于猛禽的(毫米),算得上强者中的强者,而且除了偶尔需要在山林中轧过厚度30厘米左右的松软积雪,这次没有更恶劣的路况考验它,所以低速四驱都没有机会表现。从明尼苏达州的大瀑布城(GrandRapids,密歇根州还有个英文名相同的城市,但中文是大急流城)折返向南,目的地是此行的终点明尼阿波利斯,大部分路段是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天气也渐渐晴朗,换回两驱,使用运动模式,油门变得格外灵敏,变速器也不着急升挡,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保持在6挡或7挡间,放下车窗,聆听V8低沉的哼叫,没有跑车的刺激,但别有一番豪情和霸气。V8机的经济性如何呢?全程下来百公里油耗不到12升,5.0升排量,超过两吨的体重,全程开着空调,可以算挺省的了吧?
货车的装载能力,乘用车的舒适度和功能性,硬汉级的外观和越野能力,皮卡,这个男人的大玩具,尤其是这辆F-,用将近一周的时间、不到公里的路途闯进了我的心里。听说国内一些城市即将逐步放开皮卡进城的限制,我要开始攒钱,等着北京放开的那一天了。
福特F-XLT
SuperCrew短货厢四驱
售价:美元(含选装件)
引擎:mLV8
最大功率:ps
5rpm最大扭矩:Nm
rpm变速器:10挡手自一体
长/宽/高:
//mm
轴距:mm
悬架:前双叉臂,后实体轴配钢板弹簧
整备质量:kg
最高车速:km/h
综合油耗:11.8L/km(实测)
文/尚红昕
图/李骁
深度合作伙伴/北美五大湖区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