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求助上海盲人老伯相伴30多年,谁能
30多年前,
花了四个月工资,
他把它捧回了家;
30多年来,
他和它朝夕相伴,
它成了他的眼睛;
30多年后,
老伙伴“病”倒了,
他的心揪成一团。
70岁盲人老伯发来紧急求助:
海燕收音机“哑壳”,
谁能帮它再“开嗓”。
找厂家,早都关了。
找居委,无能为力
……
每位热心的你,
一起来帮帮忙。
让无助的老伯,
重能倾听世界。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对于盲人潘老伯而言,30多年来,家中的那台老式海燕牌收音机是他“看见世界的眼睛”,听新闻、听评书、听戏曲、听音乐……陪着他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
潘老伯说,这台朝夕相伴的收音机,不只是他生活中的又一根明杖,更是他情感的牵挂、知心的老伙伴。但是最近,收音机却突然“哑”了,这让潘老伯整天心里空落落的,虽几近辗转、四处寻访,但始终无法让它重新“开嗓”。潘老伯向记者急切求助。“真希望有人能帮我修好这台收音机,我和老伴真的离不开它!”
潘老伯家中的老式海燕牌收音机新民晚报记者张龙摄(下同)
30多年你是我的眼晴
记者来到潘老伯家中。10多个平方米的卧室虽然不大,却打扫得干干干净。在电视机柜的醒目位置,摆放着这台海燕牌收音机。记者看到,这台收音机长59厘米、宽24.5厘米,高30厘米左右,一尘不染、保存完好,青色的“海燕”商标十分清晰。
青色的“海燕”商标十分清晰
潘老伯今年已经70多岁。由于双目失明,即便是在家中,也需要依靠导盲棒来辨别方向。不过,从床沿上站起后,他行动自如地就找到了自己的“老伙伴”。“这是开关,旁边是调频、调幅的旋钮,这两个是专门用来调节音量的……”
接上电源之后,潘老伯“熟门熟路”地操作了起来,言语中透露着自豪与喜爱。“这台收音机有5个旋钮,还有专门调节高低音的功能,在当年,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高级货’。”
潘老伯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30多年前。他告诉记者,当年,自己在南京东路的华侨商店,花了元买了这台收音机。“当时,这可是我4个月的工资啊!”
回家后,潘老伯和妻子都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家里有了这样一件“宝贝”,生活里便有了更多的“精彩”。
老伙伴总以温柔相待
30多年来,每天打开收音机,收听节目,成了潘老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我来说,饭可以少吃一顿,收音机却不能一天不听。”潘老伯讲,平日里,自己和老伴都十分用心“呵护”这台收音机。记者看到,虽然收音机已“超长服役”,但依旧“触手如新”。
这台收音机有9公斤重,质量一直很好。平时,只要打开收音机,家里就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潘老伯最喜欢听的是早新闻,他说,每天一清早,就能让他了解国内外的时事热点;潘老伯的老伴则更喜欢音乐节目,由于收音机的音质较好,播放时音色明朗。
潘老伯直言,30多年来,他定期就用簇新的干抹布擦拭机器。使用时,也从来都是小心翼翼地开机、调台、关机,总是“温柔以待”。
真心盼等侬来帮帮忙
不过,去年12月初,潘老伯却发现,收音机的开关和音量调节按钮都发生了故障。打开收音机时,机器没反应了。不管怎么调整,也不出声。
潘老伯叹了口气,突然间失去了收音机的陪伴,夫妇俩真是有些“寂寞孤独冷”。“现在除了吃饭睡觉,只能干坐在家里。老实讲,很孤单。”
为此,潘老伯十分着急,想出门找人维修。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前一阵正当他摸索着找东西时,不慎摔倒,腿部骨折。这样一来,本就行动不便的他,更加无法出门。潘老伯的老伴行动也不太方便,二位老人的子女又常年不在身边。
无奈之下,他只能向居委会寻求帮助。但是由于收音机的生产年代久远,居委会也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对路”的维修店。
潘老伯盼侬来帮忙
潘老伯听说,在网上可以找人维修,于是就遍托亲朋好友代为寻找,但反复比较之下,总觉得“不太靠谱”。
潘老伯讲:这台海燕牌收音机是由上海无线电一零一厂生产的。不过,记者查询后发现,经过30多年的岁月变迁,如今生产厂家已不复存在。
潘老伯希望通过记者的报道,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求助。“帮帮我,帮我修好我的‘老伙伴’!我愿意支付一切费用。”
热心的您如有意帮帮潘老伯,或可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