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1987,华为2020新浪财经
来源:金融八卦女
35年前,一个小个子的男人愤愤不平地走入了美国商务部的大门。
当时的美国记者曾用带有偏见的眼光,在报道中这样描述这个时刻:“那个东方矮子走进商务部,带来的却是整个西方世界的震动”。但谁都没有预料到,这张新闻照片却拉开了三大芯片产业巨头之一东芝半导体的衰落大幕。
而在得知这个男人带来消息的美国商务部官员欣喜若狂和拍手相庆的表情背后,其实是美国正在苦心机遇寻找机会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初衷。
之后就是耳熟能详的大棒战略。
东芝被美国打压得几乎抬不起头来、几任社长辞职,甚至被逼花巨资在美国50家主流媒体登广告致歉,依然在之后三年之内耗掉了很多的元气。
这个掀起轩然大波的,也正是被历史学家命名的年“东芝事件”。
通过这个事件,美国彻底阻断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东芝,为此付出了几乎是全部心血。
最新消息显示,在年被迫将半导体业务出售给美国财团两年之后,东芝公司8月8日正式发布声明,宣布放弃笔记本电脑业务,并整体打包出售给夏普。
这意味着35年前创立了笔记本电脑这一个独家产品、被誉为“笔记本电脑之父”的东芝,彻底离开了专注30多年的IT业务。
当然,东芝的现状也是日本信息产业的缩影。在美国不遗余力的打压之下,曾经雄踞世界之首的日本半导体,也已泯然众人。
这是一曲时代的悲歌。
而一切却是从一个跟半导体没有任何关系的机床展开的。
1.
/东芝机床/
年的冬天,苏联“老布尔什维克”号货轮从日本启航驶向苏联的列宁格勒。这艘以苏共曾用名作为代号的轮船,载有几十个东芝机械的集装箱。
按照通关信息,里面的货物是普通的两轴联动数控机床,已经获得了日本通产省签发的出口许可证。
那时候冷战依然在日益激烈的进行,为了严控向苏联出口的高精密设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组建了一个组织叫做“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负责对苏联出口禁运的相关事宜。
而高精密的数控机床当然属于西方世界严厉封锁、不允许出口到苏联的重要战备物资。因为苏联只要获得了这种具有高精密加工能力的大型机床,就能加工很多出人意料的军用设备,例如潜艇的螺旋桨。
年,为了在苏联粮食短缺、工业设备进口减少的条件下得到仅有的那些订单,东芝4名高级雇员在莫斯科召开酒会宴请苏联高官,试图获得订单,其中当时东芝驻苏联的首席代表是熊谷独。
就在这个酒会上,苏联机械技术进口公司的副总奥西波夫提出,苏联愿意向东芝进口用于制造船用螺旋桨的数控机床。
这有一个时代背景。在当时的状态下,苏联是与美国发展海军的思路完全不同。因为并没有美国人那样财大气粗、不能以航空母舰作为海军的建军之基,苏联选择了另一条短平快的发展道路,那就是核潜艇。
而在几次仅有的苏美海上争端之中,核潜艇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加深了苏联领导人对核潜艇的重视。
但很遗憾的是,因为不掌握高精密加工设备的生产技术,苏联生产的核潜艇尾桨噪音比较大,美军的反潜驱逐舰很容易跟踪,并对核潜艇实施攻击。
为此苏联盯上了能加工螺旋桨的高精密数控机床。
因为之前其实已经有法国和英国的公司向苏联出口了类似的设备,东芝集团当时评估出口这样的设备,如果小心谨慎并不会引起太多的国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