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50人论坛之钱旭红院士量子思维
10月23日,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主办,中关村产业研究院承办的“新产业50人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发表了《量子思维与创新发展》主题演讲。
量子前哨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论坛。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钱旭红院士从牛顿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差异化入手,对过去传统的认知思维与量子思维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场景案例上进行全面讲解。以下为演讲全文:
钱旭红院士提出,身体运动遵从牛顿力学,而头脑思维遵循量子力学。传统心理学是被动消极、牛顿经典力学是精确计划、而量子思维模式则是主动可能。在年,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院认知和脑科学中心副教授王征就曾用量子概率预测人类行为。
牛顿经典力学的精确VS量子力学的“不确定”
钱旭红院士提到,我们在中学就学:整体=部分之和,我们更习惯于肉眼观察、惯性思维,这种认知统治了数百年,在机器世界里,各个部分都是相互独立、有自己的作用定域、且没有意识。就像电子轨道、行星轨道、铁轨、道路等。
而在量子领域,我们却几乎不知道:整体部分之和,这些更依据非直觉、非惯性的思维,这种认知影响了我们百余年,而且在这种神奇世界中存在着波粒二象性、测不准、量子纠缠。举例来看,法拉第波,液面弹跳硅油滴行为,接近量子行为。
钱旭红院士认为,量子=波粒二象性=波粒子。量子,是波也是粒子,不是波也不是粒子,它是光量子,是一种非惯性的诡异神奇。而量子带来的颤冽震撼象征着未来的人工智能、绿色发展。钱旭红院士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因果链”:量子——电子——二极管——芯片——电脑——互联网——物联网——万物互联——跨界超限。
具体分析来看,量子思维有五大方向:
1、平行宇宙
2、超导
3、激光
4、量子纠缠
5、二极管(收音机、电视机)——芯片——电脑、手机——药物设计、互联网思维
同时,互联网思维催生出新的职业,如自媒体人、互联网金融、无人驾驶、机器人、移动终端、规划师、数字美体、3D打印制造、虚拟网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