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马拉雅FM听在线音频的哽咽
来源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李下
如今,只有一大早在某个城市的公园里,看到大爷大妈提着个叫收音机的大玩具时,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曾有个风靡一时的东西,叫“FM”。
FM,“FrequencyModulation”,即调频,一种广播的调制方式(另有AM)。电台一般采用这种方式播报新闻、放音乐,比如活在一代人记忆里的央广“中国之声”。那时,只要你有一个收音机,选定特定的频率,就能听他们的节目。
在那个科技不发达、中国人民囊中羞涩的年代里,收音机作为“三转一响”中少有的高科技产品,是婚嫁的排面。当年很多人都是站在收音机旁边,热泪盈眶地听完国足的比赛的。
然而在科技进步、中国人民的钱包鼓起来后,电视、PC进入各家各户,在音画同步的碾压下,收音机被摆在某个角落里慢慢落了灰。似乎声音的时代就此结束了。
结束了,但又没有完全结束。
这个世界永远有“披着羊皮的狼”(仅取表面意)以及“旧瓶装新酒”卖情怀的东西。年,在一部“碉爆了”的手机都出来的时候,一个叫“喜马拉雅”的公司在上海浦东成立了,准备做音频市场,它的产品名叫“喜马拉雅FM”。
看似是一个电台,但作用方式更像是一个音乐播放软件,只不过人们更多的用它放有声书、听郭德纲的相声。就这方面而言,它的内核未变,确实也可以用“FM”。
在“喜马拉雅”的牵引之下,在声音这个赛道里,对手也多了起来,荔枝、蜻蜓FM、懒人听书,其中后生“荔枝”已经于年上市,作为鼻祖,喜马拉雅自然不能落后。
1亿美元的窘境
年5月1日,也就是在“荔枝”登陆纳斯达克的第二年,喜马拉雅向美国SEC递交上市申请,不过此后由于国际局势和监管政策影响而搁浅。
随后喜马拉雅转战港交所,于9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今年3月,在招股书超过6个月失效之际,喜马拉雅重新递交新表,再次向港交所冲刺。
然而这第三次冲刺IPO最近也出现了风波,原因是凑不出1亿美元。
说来也魔幻,以往给喜马拉雅融资的都是大金主,有SIG中国、交银国际、挚信资本等投资机构,也不乏实力雄厚的公司腾讯、百度、小米、索尼、阅文集团等。
如此豪华的阵容,在IPO的关键节点上,却不拿出一个小目标(折合人民币6个小目标)帮助喜马拉雅,难以理解。毕竟,万一喜马拉雅上市成功了,不仅喜马拉雅财务自由了,资本们也可以套现离场,早日脱离苦海。而现在,只能守着喜马拉雅,与日煎熬。
资本们是真的对喜马拉雅失望了?
年福建浦城人余建军创立“喜马拉雅FM”的时候,最火的还是移动互联网,雷军发布自称“碉爆了”的小米2,字节、滴滴成立,此后是打车、外卖、共享的车轮战,就连直播、短视频的火都比在线音频要烧的旺盛的多。
但火烧的不旺盛也有其好处,因为“喜马拉雅”也是基于智能手机开发的APP,这使得它得以在这个默默无闻的赛道低调收割两年多的移动互联网红利。
那些年,喜马拉雅通过与阅文集团等网络文学平台合作,推出有声书,积累了早期的用户,也奠定了在线音频行业未来的基本内容方向。年喜马拉雅与德云社合作,年底粉丝破亿。
(图源:易观智库)
年上半年,喜马拉雅占据了中国移动电台市场的四分之一,继续领跑国内在线音频市场。这年喜马拉雅受到资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