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次被中戏拒绝,一度落魄到只能去酒吧唱
在《狂飙》里,曹闯黑化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曹闯是一个真心疼爱徒弟的好师傅,也是一个对工作尽忠尽职之人。
然而,为了升职加薪,曹闯掉入赵立冬的圈套,为此断送了前途和生命。
对于他的死,不少人觉得,曹闯虽然犯了错但能理解。
不得不说,能把一个亦邪亦正的人物演得出神入化,这是演员郝平的实力。
然而,这样一个有演技的演员,当初两次被中戏拒绝,一度落魄到只能去酒吧唱歌。
01、
年,郝平出生于陕西西安。
郝平的家族里没有从艺之人,可他从小却很有艺术细胞。
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郝平就喜欢坐在收音机的旁边听快板、评书和相声。
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在语文课上让大家说出长大后的愿望。
别人都说自己要当医生、科学家,郝平却一脸严肃地说:“我要当相声演员”。
这份严肃,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以为他在捣乱,还将他批评了一番。
父母也觉得这个想法太过幼稚,根本不可能实现。
幸好年长十岁的大哥,相信了郝平的天真。
看到弟弟这么有艺术天份,大哥用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给郝平买了一把“天价”吉他。
大哥的这把吉他,也为郝平日后踏入演艺圈,打下了基础。
从艺的梦想,在别人看来是个笑话,可郝平一直都很认真。
听说曲国强老师在免费教表演,郝平跑去拜师,还和张嘉益成为同门。
这次相遇,也为两人日后合作《蜗居》埋下了伏笔。
高中毕业后,郝平果断报考中戏,谁知连续报了两次都被拒绝。
考不上大学,郝平只能去蹬三轮车,去街口卖羊肉串。
年,郝平终于考上了上戏。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
面对一年元的学费,全家人陷入了沉思。
好不容易才考上大学,父母看出儿子确实喜欢表演。
可如果把钱让他去上学,郝平的大哥就没钱结婚。
正在进退两难之际,大哥再次站出来支持郝平去圆梦。
就这样,郝平进入上戏,和雪姨王琳成为了同班同学。
从上戏毕业后,郝平赶上“包分配”最后一趟末班车,去了福建话剧团。
虽然捧上了铁饭碗,可这碗饭却一点都不香。
话剧的天下在上海,这个行业对当时的福建来说,就像是沙漠一样无人问津。
不管郝平和同事怎么努力排练,始终招不到一个观众。
无奈之下,郝平和话剧团的演员们,举着大牌子去街上卖票。
这倒是吸引了不少前来围观的人,仔细一问,原来人家以为他们在卖中药,想过来问问疗效。
所有人忙活了大半天,连一张票都卖不出去,最后只能将所有票都送给附近的大学生,求他们来看表演。
那段时间,可把郝平愁坏了。
没人来看话剧,意味着剧团没钱发工资。
02、
为了生计,郝平只能去酒吧唱歌。
从小会弹吉他,在学校也学过唱歌,郝平很快便在酒吧混出名堂。
很多粉丝向他点歌,给他送高价的花篮。
这些馈赠,都成为郝平的业绩提成。
按理说,钱赚得越多,郝平应该越开心才是。
可他的内心,始终憋着一口气。
有一次,郝平像往常一样在台上唱歌。
那晚,有一位客人要求郝平陪他们喝酒,为了不得罪上帝,郝平只能浅尝几口。
这时,另一桌的客人也向他提出要求:“今天我大哥生日,你给我们唱一首《世上只有大哥好》。”
郝平一听就懵了。
哪有《世上只有大哥好》这首歌?
情急之下,郝平将《世上只有妈妈好》里面的“妈妈”代替了“大哥”。
看到客人在台下笑不拢嘴的样子,唱完歌之后的郝平,倍感心酸。
回到家的时候,郝平蒙头痛哭。
一个学了四年表演的人,怎么会混到今天这种地步?
郝平最终放弃了铁饭碗,到上海当一名“海漂”。
没来上海之前,郝平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可他没想到,原来生活让他这么苦。
没有背景,没有经验,郝平连上海话剧团的大门都进不去。
没有收入的他,穷到只能和朋友合租在一间12平方的出租屋。
屋里没有热水器,郝平在冬天只能靠冰冷的井水洗澡。
日子是苦的,可心却是甜的。
上海这么大,只要沉住气,总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后来,老师看到郝平到了上海之后日子过得苦哈哈,便推荐他去剧组当配音员。
一个专业的演员当配音员,显然是大才小用。
可当时的情况,也轮不到郝平挑肥拣瘦。
他耐住性子在剧组给一些路人甲配音,配音配多了,郝平还会在屏幕面前研究别人的演技。
有时候,郝平还去剧组活话筒员、摄像助理还有副导演。
那段时间,他像“万金油”一样,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跑。
后来,上海话剧团在排练一部话剧时,需对外招收一个东北年轻演员,郝平看到信息之后立刻前去报名。
很幸运,郝平被剧团选中了。
那是他第一次进入正式的话剧团。
看到台上专业的演员,郝平认为,这才是他追求的世界。
在外面落魄的那几年,终究成为郝平履历的厚度,在他表演完之后,就被上海话剧团收入麾下。
在话剧团,郝平得到焦晃、周野芒等演技派的悉心指导,演技得到很大的提升。
年,郝平凭借话剧《正红旗下》和《艺术》分别获得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和话剧艺术奖。
年,又凭借话剧《秀才与刽子手》获得艺术奖主角奖。
在话剧界,郝平终于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03、
导演滕华涛因为话剧才注意到郝平。
当他开始筹拍《蜗居》时,立刻将“苏淳”的角色,锁定在郝平的身上。
那时候,郝平一门心思地研究话剧,对拍戏毫无兴趣。
可看了剧本之后,郝平又心动了。
尤其是看到主演是张嘉译时,郝平也放下心里负担,决定去影视圈试试水。
郝平不拍戏不知道,拍了才发现电视剧的随性和即兴发挥,那是在话剧里无法体会的感受。
在和海清演对手戏时,更让郝平看到了拍戏的潜力。
后来《蜗居》大火,所有人都红了,其中也包括郝平。
演完“苏淳”之后,来找郝平拍戏的都是清一色的好丈夫。
拍了一段时间,郝平觉得这样下去自己将被定格。
于是他跳出舒适圈,开始寻找不一样的角色。
出道多年,郝平出演过的作品有《谁是凶手》《输赢》《风吹半夏》《去有风的地方》《突围》《三叉戟》《长安十二时辰》等。
虽然都不是主角,但每个角色都很精彩。
不管是窝囊小丈夫,还是精明的商人,都能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特点。
外界将这种表演称为“郝式”风格,这种风格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千人千面。
能够做到各有精彩,源于郝平对角色的深刻理解。
和古天乐合作拍摄《毒战》时,郝平扮演的“哈哈哥”是一名毒.贩。
为了演出人物的狠劲和眼中的迷离,郝平向导演杜淇峰提议凌晨三四点才拍戏。
拍《平凡的荣耀》时,郝平为了演出曲忠辉的领导形象,他向生活中一些做生意的的“大哥”们学习取经。
每个角色不管大小,郝平总是拼尽全力。
这才让他的每个角色,都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04、
戏里,郝平塑造了不少“妻管严”的角色。
戏外,疼老婆和疼家人,是他必备的特质。
郝平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为各剧组当配音员时,就认识了妻子江元。
江元是机场的播音员,也是有名的配音员。
郝平还没看到江元之前,早已久违她的大名。
第一次见面时,郝平看到眼前这个配音大咖,背个双肩包像刚毕业的大学生,完全没有一点大人物的架子。
江元也被郝平的认真和冲劲所吸引。
两人接触一段时间之后,便确定了恋爱关系。
交往了一段时间,江元把郝平带到家里见父母。
拜见未来的岳父母,郝平是心虚的。
江元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家境也不错,当时的郝平一穷二白三光,除了对事业的一股热情,别的啥也没有。
然而,当他见到江元父亲时,未来岳父的话让他感到意外:“只要江元喜欢,我们就喜欢,但我们希望你们不要拖太久,尽量早点结婚。”
看到未来的岳父母一点都不嫌弃自己,郝平决定将江元娶回家。
可是,结婚又没钱买房子。
当时江元提出婚后住在娘家的要求,可在郝平眼里,这跟倒插门没什么两样。
他东拼西凑,终于在婚前买了一套45平方的复式房。
房子虽小,却储蓄了两人爱情的见证。
可真正住在一起后,郝平和江元才发现,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存着很大的差异。
他们会看对方不顺眼,会吵架。
郝平脾气急,一吵架就会摔东西。
有一次,怀着孕的江元和郝平大吵,吵到激烈时,两人还差点动起手。
江元哭着打“你管管郝平吧。”
说完,江元把电话扔给郝平,谁知他一拿起电话就对岳父大吼:“你谁啊你……”
三个小时之后,岳父登门。
其实早在挂断电话之前,郝平已经后悔自己的行为。
此时看到岳父前来,他也做好了挨骂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岳父进门就好声好气地对郝平说:“江元有不懂事不通情达理的地方,你不要怪她,你怪我,是我把女儿宠坏了。”
岳父的态度比自己还诚恳,郝平羞愧得接不上话。
自从那次之后,就不再犯浑了。
虽然偶尔也会和江元拌嘴,但上一秒刚吵完,下一秒就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次,郝平和江元又吵架。
吵完之后郝平下楼去散心,走着走着,看到街上有人在卖电熨斗。
郝平心静:有这个东西,江元烫衣服就方便了。
于是,他走过去买了一把后就掉头回家。
回到家时,看到江元还在哭,郝不解地问:“你怎么了,谁欺负你了?”
忘性如此之后,倒是把伤心的江元逗哭了。
郝平曾说过:“老婆是家里的靠山,只要靠山安定了,日子事业都会顺心。”
家庭稳定,事业才能稳定。
郝平的名声越来越大,如今的他,除了拍戏,还尝试着自己当导演。
不得不说,有智慧的人,就像郝平一样,从不与命运博斗,爱最爱的人,做最爱的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