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好的一天什么样20位被挑选的普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12月10日是上海young剧场启幕天,剧场打造岁末戏剧月,以“美好的一天”为主题,持续至明年1月1日。在“岁末戏剧月”,导演李建军带来多媒体影像戏剧《世界旦夕之间》和跨年大戏《美好的一天》版两部作品的上海首演。“艺术需要老百姓进剧场去看,传达普通人所思所想,与他们的情感产生连接。”李建军说。

全新制作的《美好的一天》版为young剧场“在地计划”首部委约作品,年12月30日至年1月1日在young剧场首演。《美好的一天》聚焦身边普通人,生活在上海的20位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籍贯的讲述者在舞台上讲述他们的真实经历。讲述者每人携带一只话筒和一个发射器,每个讲述者都有一个独立频道。观众每人配备一个耳机和一个收音机,可以随时切换,选择倾听各个频道的讲述。

“普通人故事是一种最强烈、最直接、最生猛、最鲜活的剧场模式,最能表达我们当下的一种感受、一种生活、一种时间感、一种历史,一切创作也都在这样的选择中产生。”12月7日沪上媒体见面会,李建军介绍,《美好的一天》版中,3月招募的上海讲述者将有一半上台,还有一半人会重新选择。在李建军看来,戏剧某种程度类似新闻,具有即时性,“3月我们采访的讲述者,时隔9个月再上台,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剧场作品《美好的一天》年首演于北京,走过北京、杭州、上海、深圳、香港五个城市,讲述者累计超过人,年龄从16岁到91岁。李建军回忆,年《美好的一天》首演,普通人走上舞台讲述,当时还是少见的事。“我们邀请讲述者时,被误认为在做传销。他们觉得自己不是演员,‘我们在公园练练太极拳,你让我们上台演出?’随着综艺节目与自媒体发达,普通人上台演出,现在变得司空见惯。”

今年3月,《美好的一天》版收到人报名,最后20人入选。李建军与他的团队以差异化原则挑选讲述者,“同样是杨浦区某个街道报名者,我们只选一个人。为了差异化,我们邀约一些老年人上台。老人很难自己上网报名,我们找朋友推荐70岁以上的老人参与。”

看似随性讲述,背后倾注巨大心力。《美好的一天》每位讲述者要接受两三个小时采访,这样的采访持续五六次。剧组与讲述者一起讨论、梳理讲述文本,寻找共识,“希望他讲什么,他不愿意讲什么,双方在文本中不断取舍,最后形成讲述提纲。”李建军表示,“所谓排练,就是有了文本框架后,讲述者需要演练,不能跑题。但是对一个事件的叙述,时间有自由度,比如原计划讲五分钟,台上真情流露,变成讲七分钟,都有可能。”

3月,李建军在上海遇到很多让他难忘的讲述者,“医院护士曾去武汉支援抗疫,是非常有热血的女孩,故事感人。现在,医院,由于年末工作忙,这次不能来。一位社区街道一线工作者,每天面对很多人诉求,工作压力和强度难以想象,他又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会在跨年时讲述他的经历。”

12月9日到11日,另一部李建军执导作品、多媒体影像戏剧《世界旦夕之间》将在young剧场亮相,该剧改编自德国著名导演法斯宾德的年同名电影:主人公施蒂勒制造了一个和自己的世界一模一样的“虚拟世界”,在他的世界之上还有一重“真正”人类视角的世界,在“三重空间”里,主人公不时陷入虚无眩晕之中的存在主义。李建军将电子游戏引入剧场创作,借助xr虚拟拍摄技术,在数字技术构建的“虚幻”空间中,探讨人类存在的本真命题。演员戴着数码图像风格的面具表演,和数字游戏的场景共同组成风格统一的数字图像。《世界旦夕之间》也是第八届乌镇戏剧节的口碑作品之一。

“岁末戏剧月”共计9台22场演出,涵盖话剧、先锋剧场、多媒体影像戏剧、goat青年剧展等。除了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故乡》、上海戏剧学院《邬达克》,即将到来的李建军作品,青年导演洪天贻的《你喜欢高椰子树,还是矮椰子树?》等小剧场作品也将在young剧场绿匣子亮相。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本文作者:诸葛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0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