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日本815字终战诏书不提战败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在我们的印象中,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但是在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的,个字的终战诏书中,没有一个字说到“侵略”、“战败”或者“投降”。特别是没有提到对中国的侵略,只是说四年前开始的,对美国英国的战争停止。从年就开始对中国的蹂躏,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更别说对侵略战争的“反思”,“承担责任了”。

几十年了,日本从不肯向受其伤害的中国及亚洲国家真诚道歉,根子就在这个终战诏书上。经常会怀疑,那时候,日本真的投降了吗?

日本的真实心态是什么?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

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

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向70万关东军发起总攻。

年8月9日上午10点半,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最高战争会议,三人主降,三人主战。正吵着呢,传来消息,美国的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炸了。铃木贯太郎沮丧地说:“我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别无其他选择。”

但军方代表还在叫嚣战争。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甚至说日本的防御力量可以再增加万人。争论到下午1点,仍是三比三,铃木、东乡、米内主张投降,阿南、梅津、丰田坚决反对。

随后的内阁会议上,多数人表示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要求保留天皇以维持国体。不过,在阿南等主战派恫吓下,内阁会议也没有做出决议。

铃木只得奏请裕仁召开御前会议裁决,主战主和两派仍旧争论激烈,吵的差不多了,裕仁用疲惫的语气说:“我已经严肃地思考过,我们必须忍辱负重的时刻到来了。我同意接受盟军的宣言。"

8月10日早晨,内阁成员们都表示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仍然坚持保留天皇地位。

8月12日凌晨,四大国通过电台表态,对日本维护天皇地位的要求未作让步,坚持投降是无条件的。

8月14日上午10点50分,裕仁举行最后一次御前会议,裕仁说:"我希望内阁立即起草一个天皇渝令,中止战争。"裕仁说完离开,不甘投降的人跪地嚎哭。紧接着,铃木主持草拟了这个字的终战诏书。

裕仁在凌晨时分,被引导入录音室,手捧《终战诏书》念了两遍。完毕后,录音带装进了一只土黄色的布袋,由侍从徳川藏在官内省办公室,锁进一只保险箱。德川又抱来一大捆报纸,把保险箱遮盖得严严实实,准备第二天,也就是8月15日中通过广播宣布。

他们为什么这么小心,因为有风声说主战派会从中作梗。而事实上,在8月1日,就有15名陆军和海军军官聚会,谋划刺杀铃木、重光葵、木户,占领皇宫,促使天皇收回成命。当天午夜,他们把近卫第一师团师团长森赳骗来,胁迫森赳一起行动。森纠不答应,结果被枪杀。

8月15日凌晨1点,叛军开始行动。凌晨四点,一路人马占领皇宫,近20位要员被关押。然后开始寻找裕仁的讲话录音带,却没有找到。另一路人马闯入日本广播协会(NHK),想要通过广播煽动更多人叛乱。

但是两路人马都失败了,领头的自杀。

最终,中午12点整,裕仁的声音通过电波传了出去。当天晚7时,中国政府收到日本政府宣布投降的电文。

那么,所谓的日本人民当时的反映如何呢?当时很大一部分日本人,没有想到裕仁要宣布停战,还以为要针对美国投下原子弹,进行最后的决战。

8月15日中午,因为提前得到通知,所有日本人,不管在哪里,都守在收音机旁,站立等。东京的许多人,甚至直接跪地等待。12点整,他们听到了下面的内容。

日本说的是终战,不是投降。

朕深以世界大势及帝国现状为忧,欲以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布告尔等忠良之臣民:

朕已谕帝国政府通告美苏中英四国接受其共同宣言。

向者,朕承皇祖皇宗之遗范,拳拳于帝国臣民之安宁、偕万邦交共荣共乐。所以宣战于美英二国,实乃出于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宁。至若排他国之主权、侵彼之领土行为,皆非朕之本意。然交战已阅四載,朕之陆海将士虽勇武善战,朕之百官有司虽励精图治,朕之一亿庶众虽克已奉公、尽其最善,战局仍未好转,世界大势于我不利;而敌新使用残虐之炸弾频伤无辜,其状之惨不可预测。作战若延续,终将招致我民族之灭亡,波及人类之文明。如此,朕何以保吾亿兆之赤子,何以谢慰皇祖皇宗之神灵?是为朕着帝国政府回应共同宣言之缘由。

对于与帝国始终戮力同心致力于东亚解放之盟邦,朕惟有深表遗憾;每虑及死于战阵、殉于职守、亡于非命之帝国臣民及其遺族,朕常五内俱裂;至身负战伤、蒙受灾难及丧失家业者之福祉,乃朕之深切轸念之所。今后帝国所受苦难非同寻常,臣民之衷情朕亦尽知。然时运所趋,为万世之太平,朕将堪所难堪之事,忍所难忍之情。

朕笃信与护持国体之忠良臣民同在,而忌情绪激昂、滥滋事端,于同胞之间互相排挤,扰乱时局之势力。更忌由此误入歧途,失信于世界。此时宜举国一家,子孙相继,确认神州不灭,念及任重而道远;倾全カ于将来之建设,笃信道义,坚定志操,誓发扬国体之精粹,以期世界之进运。

此为朕之期待,望臣民周之。

通读裕仁的这篇《终战诏书》,看不到一丁点侵略者对世界的愧疚,倒像是日本人为了世界共荣战斗了四年,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充满遗憾地停止,现在忍辱负重,是图未来可期。

中国被日本蹂躏,始于年,全面抗战始于年,而裕仁只说“交战已阅四载”,是从对美英宣战算起的。入侵中国这14年,直接无视了。

个字的《终战诏书》,没有提“侵略”,没有提“战败”,更没有提“投降”,裕仁说得明明白白,是“终战诏书”,而非“投降诏书”。在日本国内的媒体,也和诏书保持了高度一致。

这样的《终战诏书》,对中国是又一次蔑视和侮辱。

这样的诏书,也让绝大多数日本人的思维停留在年,至今没有改变。

为什么在南京受降之前,会安排芷江洽降?

大多数中国军人和普通百姓,并不知道这份《终战诏书》的具体内容,只是知道“日本投降了”,但是国民党高层和一些军人,是裕仁讲话的。驻扎芷江的国民党新六军将士就很气愤。

中国战区的受降区一共十六个,你可能没注意,在“南京受降”前,先进行的是“芷江洽降”。

为什么是芷江?因为这里驻扎的是国民党新六军,唯一对日军有威慑力的国民党两支队伍之一。7个月前,这里爆发55天激战,牺牲名将士,击毙日军多人,伤敌多人。

但是,当得知日本并没有承认在中国战区的失败,一直宣称“终战”,而不是“投降”,新六军的将士肺都气炸了。

就连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也察觉到了这种情绪,他在高层会议上说:日本现在很嚣张,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失败了,到南京去受降,应该让有威慑力的新六军去。

于是,在南京受降之前,先来了个芷江洽降。

8月20日下午,何应钦、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以及随员、新闻记者50多人,齐聚芷江。当晚,何应钦召集卢汉、汤恩伯、张发奎、王耀武,还有湖南省主席吴奇伟、新六军军长廖耀湘等人,开会商议,要给嚣张的日本人一点颜色看看。他们商议决定,对日军投降专使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规定作息时间,听军号为令。同时,所有标语、便条,加印“V”字。

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驻华日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一行七人飞抵芷江。降落前,按照中国方面要求,挂着红布条的日本飞机,先低空绕飞三圈,以示敬意。

接机的人,是新六军的政治部少将陈应庄,但为了表示对日寇的蔑视,对外降格宣称少校。陈应庄也愿意因此自降一格。

今井武夫在机舱口立正,征得陈应庄同意后,才下机。在两旁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审判战犯!”的人群中,面色惨白地走过。

下午4时,受降典礼开始,会场内政要、士兵、中外记者多人。今井一行对萧毅肃深深鞠躬,萧毅肃示意后落座。

何应钦宣读受降命令,今井武夫交出了在中国的百万日军兵力部署图。两天后,冈村宁次下令,所有部队,全部投降。

9月9日9时9分,冈村宁次在南京签字,盖章的时候,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怎么,盖得有些歪斜。

蒋介石为什么不对终战诏书提出反对意见?

虽然在仪式上,中国要求日本表现出一定的投降者姿态,但是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在终战诏书的大是大非上,并没有对日本再要求什么。

为什么?因为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心不在焉了。作为当时的国家代表,蒋介石没有以一国之名义,对终战诏书提出修正意见。那好像是说,你不打了就行了,怎么表态,我不在乎。

只要停战、交出地盘,蒋介石就有话可说,他当然要把功劳通通算在他的头上。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要宣传一下。

年9月日,蒋介石登上了《时代》封面。这是他自年以来,第三次成为封面人物了。

在蒋介石的画像下,写着一句蒋介石的话——“我非常乐观”。刊物里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中国最终迎来了胜利——战争与外交两方面的凯旋。前景仍未确定,如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无论大国小国,其前景都未确定一样。但在现代,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的这一伟大民族,还从没有如此近地接近和平与发展的时期。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外国侵入和西方帝国主义干涉之后,中国成了自己国家和她的命运的主人。

《时代》对蒋介石满是溢美之辞,写道:在这一政权的金字塔的塔尖上,活跃着机警、坚毅、不屈不挠的委员长,胜利的头号建筑师,如今和平的第一个希望所在。

还写道:从年到年,在道德和物质方面,中国均取得显著发展。几年里,新生活运动的领导者和象征美丽的蒋夫人,在每项出色事业中都发挥了热情的领导作用。

这样的报道,引起一个美国记者的严重不满,他就是白修德——《时代》驻重庆记者。重庆还有一个美国女记者贾安娜,她和白修德一样,都不看好蒋介石。对蒋介石的看法,白修德曾总结说:“开始我尊重他,以后我又为他婉惜,最后我鄙视他。”

看到关于蒋介石这期《时代》报道,白修德忍不住给总编鲁斯写了一封长达二十二页的长信,信中指出鲁斯对中国事务的偏见和误解,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误解。

白修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大部分美国人,特别是美国高层,都和鲁斯的看法一样,他们不知道,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的独裁将会变本加厉。

白修德看得没错,蒋介石之所以不对日本投降较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心思已经开始准备内战了。既然“攘外”的问题解决了,那“安内”就迫在眉睫了。

而且,由于抗战时的溃败和退却,蒋介石的部队大都被压缩在西南华南一带,还有一部分在缅甸作战。日本突然宣布投降,蒋介石来不及接受日军占领的大片地盘,而这些日占区,恰恰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游击区和解放区。

蒋介石还需要日军帮他看好地盘,等他的部队来接手,有求于人,自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已经签字投降的冈村宁次,立刻成了蒋介石利用的有生力量。蒋介石让冈村宁次坚守各城,不许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已经放下武器的日军,又拿起武器。抗日战争,在日本投降后,其实还在打。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是在高邮。

日军顽抗的最后一战,是在高邮。蒋介石之所以让日军看住高邮,是想借此把华中解放区一分为二。

高邮日军侵占高邮6年之间,构筑了大量坚固工事。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日军又驱使24万民工,加筑了一道10多公里长的城外城,增建大量炮楼调堡,还把城外紧邻的多个老百姓的房子一把火烧了。对新四军的屡次劝降,更是毫不理会。

年12月初,汤恩伯派出25军师1个团,与日军人、伪军三四千人进攻邵伯,增援高邮。

时不我待,粟裕决定立即打响高邮战役。负责攻城的是虎将陶勇,粟裕命令陶勇——6天拿下。

12月19日,华野15个团发动了全线进攻。攻击外城时,新四军动用了云梯和“土坦克”。云梯都知道,“土坦克”是啥呢!就是把一层厚厚的棉花垫,用水打湿,盖在一个大方桌上,防弹功能很不错。然后,由4个人顶一张桌子,再用4张方桌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小坦克,这样可以直接攻到敌人眼前。

打了一天半,外围基本扫清。当时日军内部严密封锁了裕仁投降的消息,陶勇将军就采用喊话、放日本歌曲、挂劝降标语、发放传单等种做法,告知真相,动摇其军心。

12月24日夜,天下大雨,新四军冒雨总攻。战斗异常惨烈,破城之后,又展开巷战。25日下午4点,64团、66团攻入日军旅团司令部。

为减少伤亡,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进入日军警备司令部谈判。日军司令岩崎大佐看韩念龙穿着毫无派头,傲慢地拒绝投降,并说:我们只能向蒋委员长的国民政府投降,不与共军接触,你们赶快回去转告你们司令官。

韩念龙严厉地说:我就是最高司令官代表!我奉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新四军华中军区司令长官的命令前来受降。现在我只给你20分钟时间,否则,我军将发动全面总攻,彻底消灭你们!

岩崎被韩念龙的气势和20分钟的最后通牒压倒,只得缴械投降。这一仗,俘虏日军人,伪军49人,缴炮61门,枪0多支,是华中抗日战场之最。

打完这一仗,抗日战争才算真正意义上,结束了。

结语

总的来说,由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日本投降的极不彻底,国民党的妥协政策,并没有让日本人有战败的挫败感和羞耻感,为了打内战,蒋介石放弃了一些关键的国家利益,和日本媾和一处,最典型的就是被延安列为战犯之首的冈村宁次。

他不仅没有受到审判惩罚,反而被蒋介石庇护,甚至聘为军事顾问,还在年1月,被国民政府宣判“无罪”,顺利返回了日本。

冈村宁次的逃脱,恰恰是日本军国主义命运的缩影。我们知道德国纳粹,德国投降后被清算的那叫一个彻底,甚至有逃脱了几十年,都老掉牙了,还被揪出来宣判的。

而日本战犯,日本军国主义骨干,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罪,由于复杂因素,后期又没有彻底清算,甚至很多人重新进入日本政界高层。裕仁的《终战诏书》,更像是他们的思想纲领,从来没有认罪,没有反思和忏悔,只等着机会,卷土重来。

历史不能倒回去,我们没有机会让裕仁重新写一份《投降书》,要让嚣张了几十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低头,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的国强大、强大、再强大,强大到让敌人瑟瑟发抖,卑微地低下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0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