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测器远离地球几亿公里,距离那么远人
太空无人探测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深空探测的需要,人们将目光逐渐从地球转移向了茫茫宇宙,为了探知地球外围空间环境、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诸多前沿领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又解决现有技术条件下载人深空探测的瓶颈问题,无人太空探测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无论是月球、近地行星,还是太阳、太阳系边缘行星和行星带的轨道内,都有过人类探测器围绕运行以及经过的身影。截至目前,全球共向太空发射了近颗探测器,这里不包括各种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其中现在距离地球最远的当属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无论是对最近的天体月球进行探测,还是对火星、太阳探测,疑惑是对更遥远的太阳系边缘星际空间进行探测,由于所发射的探测器都是无人探测器,没有人类在上面直接进行指令的操控,所以都必须依靠从地球向探测器发射信号,然后探测器通过接收到的信号指令,来进行姿态调整、设备运行和关闭、轨道修正等操作,原理实际上和我们玩的遥控玩具车有“异曲同工”之妙。距离产生“美”大家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而现在进行探测器信息遥控的方式也是通过电磁波传输的方式,将各种信息,比如图像、数据、声音等,以加密和编码的方式形成电磁波的一种形态,即无线电信号,其在宇宙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是光速,所以距离地球近的探测器对地球指令的响应时间较短,而距离非常远的探测器,一个信息的来回传输则需要很长的时间。以现在距离地球最远的旅行者1号为例,目前它所处的位置距离地球达到多亿公里,已经快要抵达太阳系外围奥尔特星云的边界区域,它所传回的信息,大约需要20个小时。距离最后一次地球给予旅行者1号的指令,现在已经过去3年多了,当时虽然信息的传递所需时间很长,但是通过传回的微弱信息显示,旅行者1号的主要设备功能仍然正常运行,也能够有效按照地球的指令进行相应回应,可谓非常“忠实”。但是,随着距离的越来越远,无线电通讯的损耗越来越严重,再加上探测器携带电池电量的日益枯竭,科学家们被迫忍痛关闭了与探测器的所有联系,不再新发布任何指令,不过我们在地球上仍然可以时不时地接收到来自探测器发出的,有关遥远星空的微弱信息。通过无线电操控的途径无线电通信,需要三个必需的条件才能实现,一是需要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应用调制设备形成无线电波;二是要有发射装置;三是要有接收装置。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对于操控太空探测器来说,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探测器上,都需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对于旅行者探测器来说,为了保障探测器基本功能的运转,上面搭载了3块反射性同位素电源和电阳能帆板,即为其它设备仪器提供电能,也为无线电通讯提供电源供应。不过,由于深空探测器的条件限制,电源的总重量必然会被高度“压缩”,所携带的各种探测器、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装置的重量、功率也会相应缩减。比如探测器的无线电发射装置功率仅有23瓦,还没有汽车上面微型收音机的功率大。为了提高信号传输效率,探测器采取加大传输带宽的方式加以解决,所以深空探测无线电的发射频率是比较高的,旅行者1号的信号传输频率就达到了8.4G(另一个传输频率是2.3G)。与此同时,为了能够高效地接收到来自地球传输过来的指令信号,同时能够把需要反馈的信息高效地传回地球,在旅行者1号探测器上,安装了一个直径达3.7米的高增益天线,别小看这个天线,在探测器整体质量才公斤的情况下,3.7米的这个天线所占据的比重显然是比较大的。通过这个高增益天线,极大提高了对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能力,继而为下一步的解译和指令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对于地面操控来说,显然要比探测器本身所具备的条件要“优越”得多。因为只有从地面发射的信号质量更高、并且接收效率更好,才能保障深空探测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美国NASA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对旅行者1号的操控,在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以地表互相呈度的形式设置了三个巨大的接收天线阵列,共同组成了深空探测通讯网络。最后,让我们再看一下旅行者1号在年,回望地球时拍下的照片,这张照片是该探测器的摄像头在永久关闭之前拍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地球在照片中,被那一条彩色射线带所“湮没”,仅仅有1个像素大小,地球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相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实在是沧海一粟。
上一篇文章: 消失的配置00后没见过的汽车配置 下一篇文章: 年度最强的网红录取通知书,竟然附赠了一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0267.html